來源:
合肥壓液機械廠 發布時間:
2010年7月16日 瀏覽次數:
944
近年來,我國汽車工業發展迅速,私人購車快速增長,產銷屢創歷史新高,價格總體保持穩中有降走勢。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研究汽車市場價格變化特點,掌握市場運行規律,對科學有效地做好宏觀調控,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保持汽車市場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近年汽車價格基本情況及特點
自入世以來,國內汽車市場實現“井噴式”跨越發展,產銷連續幾年保持百萬輛增長速度,并快速擠身世界前列。隨著市場的逐步開放,大量外資企業涌入,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汽車價格在供給增加、產品技術升級以及成本下降等市場內在因素影響下總體保持持續平穩下降。
2001―2004年,國內汽車價格每年降幅接近8%,持續的降價使汽車產品在2003年前后開始快速步入普通百姓家庭。2004―2005年由于產銷基數不斷擴大,市場增速由前期的35%降至15%以內,車價經過連年下行,單車利潤已有所減少,降幅開始放緩。
2006―2009年,汽車價格分別比上年下降2.14%、2.86%、1.42%、0.37%,累計比2006年下降4.30%,降幅均已低于5%。乘用車價格2006―2009年分別比上年下降4.11%、3.61%、1.74%、2.84%,累計比2006年下降7.98%,不難看出,競爭最為激烈的乘用車價格也較入世之初降幅明顯放緩。
總體看21世紀以來,我國汽車工業和價格總體呈現出“一升一降”的特點。一方面,在國民經濟持續向好以及產業政策適度調整下,市場取得了空前發展,年均增速始終保持在兩位數以上,2009年在全球車市低迷的外部環境下,國內市場更是以超過40%的增速,首次超越美國位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汽車價格伴隨著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升級、競爭加劇,而持續單邊走低,在經歷了入世初期的快速下降后,近年來價格降幅明顯收窄已逐步趨于穩定。
二、市場價格變化原因分析
近年來汽車工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典型的資金密集型產業,其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對上下游的機械、冶金、電子、橡膠、石化等眾多相關行業帶動較強,其價格變化不僅受供求關系、消費心理決定,還將受到企業生產運營管理、金融消費信貸、能源價格變動、物流運輸以及突發事件等諸多復雜因素影響。綜合判斷,近年汽車價格變化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
(一)市場供給快于實際需求增長,競爭不斷加劇,推動汽車價格持續走低
過去10年國內市場由小到大產銷持續升級,由于汽車生產資金需求較大,生產周期較長,對市場變化反映相對滯后,2000―2007年市場產銷以每兩年為一周期呈階梯式增長,2000―2001年產銷增速均約13%,2002―2003年產銷增速分別為39%、37%與37%、35%,2004―2005年產銷增速分別回落至14%、13%與15%、14%,2006―2007年產銷增速再次分別升至27%、22%與25%、22%,2008年受鋼材漲價推動成本上升以及金融危機減緩需求等因素影響,產銷增速首次不足兩位,分別降至5.21%與6.70%,2009年在政策利好刺激下產銷增速分別創下48%與46%的歷史新高,市場總體呈現供給略大于需求的買方市場格局。近年來隨著市場不斷擴大,每年有近百種新款車型投放市場,大量新車低價上市進一步加劇新老車型市場競爭,導致庫存上升價格下降。現階段供求關系仍是決定汽車價格的最主要因素,供給略顯寬松是近年我國汽車市場的主要特征。從市場發展角度看,任何一個持續快速發展的成熟市場,都會伴有適度的產能過剩,通過市場充分競爭優勝劣汰,從而保持市場發展活力。當前國內產銷比值較低,基本在合理的可控范疇之內。
(二)企業利潤增長、產業技術升級、生產規模擴大促使生產成本降低,為汽車價格下降提供空間
近年在產業政策引導下,汽車企業兼并重組以及整體上市進程加快,使企業優質資產持續注入,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生產運營管理、盈利水平大幅提升,2007年汽車行業利潤首次突破千億達1201億元,2008年以來在金融危機沖擊下汽車行業利潤仍然保持了較高水平,2008―2009年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分別為1309.55億元、1988.27億元。隨著企業利潤的增長,自主研發、產品創新投入的加大,企業規模化生產能力不斷提升,運營成本、財務費用逐步下降,促使單車生產成本降低,為汽車價格下降提供了空間。
(三)居民收入大幅增長,購買支付能力轉強,需求的有效釋放對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和保持車價穩中有降發揮了重要基礎性作用
隨著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穩步推進,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推動了消費結構升級。據統計,2001―2008年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從2001年的2366元增長到2008年的4761元,扣除物價因素,年均增長6.4%,并且人均生活消費支出比2001年翻了一番,達到3361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從6860元增長到15781元,扣除物價因素,年均增長高達9.9%,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從5309元增長到11243元,恩格爾系數由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的46.9%下降到2008年的37.9%,已達到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30%-40%的富裕水平階段,消費重心也明顯由食物需求向穿、用等其它方面轉移。到去年底,國內私人購車比例由本世紀初的50%躍升至87%,已成為拉動汽車消費的主要力量。近年來居民收入的增長與城鄉差距的縮小,刺激了二、三線城市汽車需求釋放。 2009年在“汽車下鄉”以及稅費優惠等鼓勵政策推動下,二、三線城市汽車消費首次超過一線城市,前9個月二、三線城市汽車銷售分別增長41%和51%,一線城市銷售增長34%;從增長貢獻度看,二、三線城市對市場銷售增長貢獻度分別為40%和34%,一線城市銷售增長貢獻度僅為26%。由于我國人口眾多,目前僅二、三線城市就有近3億人具備汽車購買能力,大量潛在需求有待釋放,并且現階段我國每千人汽車擁有量約50輛,與美國、德國、日本、法國等汽車強國790、600、550、500的每千人擁有量差距巨大,與世界千人平均水平160輛也相距甚遠,世界排名僅86位,市場發展空間廣闊。
近年來,汽車工業已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十二五”期間國家繼續鼓勵扶持汽車生產、銷售的宏觀產業政策不會有所改變,預計未來5―10年,汽車消費需求仍將保持10%―15%平穩較快發展勢頭,汽車價格在需求的有力支撐下也將保持穩中有降的基本走勢。
(四)世界汽車工業格局重心逐步東移,國內市場將迎來長期穩定發展
2008年下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給北美、歐洲、日本等幾大汽車市場帶來沉重打擊,美國三大汽車巨頭在金融風暴沖擊下轟然倒塌,依靠申請政府援助、破產保護、變賣資產、削減員工苦苦掙扎。日系豐田全年本土銷量下滑5%,降至215萬輛,海外銷量下滑4%,降至682萬輛,被迫關閉部分工廠減少企業開支,維系運營。法國雷諾汽車2008年同樣遭受重創,其在北非、羅馬尼亞以及俄羅斯等新興市場銷量銳減41%,全球銷量下滑超過4%。然而,中國汽車市場在金融危機突襲下卻仍保持了近7%的增長,并成為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市場。
從世界汽車工業發展經驗看,每次大的經濟危機之后都會產生一些重大變革。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之后,日本豐田汽車以其獨特的精益生產模式,安全高質的節能汽車產品快速擠身世界汽車強國之列,最終形成目前6大3小的6+3汽車工業格局。此次由美國次級貸款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使全球經濟衰退,汽車市場大幅萎縮車價下滑,眾多企業運營艱難。2009年世界主要貿易國經濟回升乏力,汽車工業整體表現低迷,除中國、印度以外世界主要市場銷量比2008年下降約1500萬輛,德國大眾在華銷量更超過其本土數量,全年中國汽車銷量達1364萬輛,占世界銷量的22%,比2008年增長超過400萬輛,同比增速高達46%,全球每銷售4輛汽車就有一輛來自中國市場,中國、印度、俄羅斯等新興汽車市場的快速崛起,使世界汽車工業格局在動蕩中悄然改變,重心逐漸東移。
去年以來,眾多跨國汽車巨頭紛紛加大在華投資力度,預期擴大產能搶占市場份額。大眾汽車計劃在華追加投資16億歐元,總投資達60億歐元。寶馬汽車與其在中國的合作伙伴華晨汽車將投資7.45億美元在沈陽建設第二家工廠。東風日產將產銷量由2009年的51.7萬輛調高到60萬輛,廣汽豐田、長安鈴木加大投入并分別計劃增加產銷量7萬輛與5萬輛,北京現代、一汽豐田分別計劃提高銷量25%和24%,幾乎所有在華合資企業都在開足馬力增資擴產。自主品牌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市場份額也大幅提升,比亞迪汽車今年預期產銷翻番,目標達80萬輛,江淮汽車更將同比增幅上調至150%。在剛剛閉幕的北京國際車展上,共有89款全球首發車型,國內廠家全球首發75款,跨國公司全球首發14款,其中跨國公司專為中國首發達35款。隨著國際市場重心逐漸東移,中國車市將迎來新一輪的快速增長。受此影響,今年一季度汽車產銷在市場慣性作用下再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達77%和72%,后期在宏觀經濟企穩回升與產業政策向好的雙重因素推動下,需求經過連續大幅釋放將會進入平穩增長階段。
三、對后期市場發展的幾點建議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汽車產業高速發展,形成了多品種、全系列的各類整車和零部件生產及配套體系,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產品技術水平明顯提升,已經成為世界汽車生產消費大國。但是,產業結構矛盾突出、技術水平不高、自主開發能力薄弱、消費政策仍有待完善以及能源、環保、城市交通等制約日益顯現。
為進一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保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穩定汽車消費,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我國汽車產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總體要求。當前,政府監管部門和生產企業應共同努力,進一步做好各項工作。
一要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一方面加大力度實施產業重組,以集團化發展方式鞏固企業市場地位;另一方面做好產品的升級換代,提升自主品牌認知度,加大自主知識產權產品開發力度,提高國產化率,采取各種方式降低成本,從而在市場競爭中增強產品和企業核心競爭力。
二要進一步提升汽車消費信貸規模和水平。目前,我國汽車消費信貸發展緩慢,約占總消費量的10%,與西方經濟發達國家80%的信貸消費水平差距甚遠,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快發展汽車金融服務公司,研究解決同業資金拆借和發行債券等再融資渠道問題,并可借鑒國外成功經驗,由政府牽頭,多部門相互協調配合, 促進汽車企業與商業銀行合作建立汽車消費信貸機構,發揮各自優勢減少消費信貸風險,確保金融秩序穩定與安全。
三要著力解決交通擁堵、能源緊缺等制約汽車消費增長的瓶頸問題。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快速攀升,一方面城市道路交通建設難以滿足汽車消費快速增長的需要,出行難、停車難造成的道路擁堵問題日益嚴重,已成為當前大中城市普遍面臨的社會難題。為此,各地有關部門和城市政府應引起高度重視,把解決城市道路出行問題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在做好總體規劃前提下,采取疏堵結合的防治措施,加大對城市道路交通的整治力度,并加強停車設施的建設管理。同時,積極發展公共交通、軌道交通、智能交通體系,提高城市通行能力。并可逐步采取增開公交線路、降低公交票價等手段,倡導居民減少駕車出行,實施公交優先的環保理念,努力為汽車產業發展和汽車消費增長創造有利條件。另一方面能源消耗日益加劇,石油供應壓力急劇上升。據國際能源署報道,我國人均石油資源量和人均產油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8.3%和21.4%,人均油氣資源相對貧乏,當前,我國汽車油耗已占整個汽油消費量的75.5%,每輛車年均耗油2.28噸,遠高于日本車均1.1噸的水平,節能減排工作已迫在眉睫。另據《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08~2015)》及《能源藍皮書》預測,至2020年,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將超過60%,能源緊缺的矛盾將會長期存在。因此應進一步完善石油儲備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大我國石油進口地區分布,促進石油進口渠道多樣化。同時,鼓勵汽車生產企業科技創新,倡導企業研發生產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新能源汽車,重點研究和推廣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汽車技術并形成產業化發展,減輕空氣污染、緩解能源消耗需求,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汽車和諧社會。
另外,應繼續實施汽車產品出口戰略,加快轉變外貿出口增長方式,增強企業核心技術提高國際競爭能力,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對企業在質量咨詢和認證環節上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和適度傾斜,積極幫助企業開展境外質量認證。金融機構在符合市場原則前提下,積極提供融資便利。鼓勵有能力的企業并購國外企業,建設海外生產基地,并在政策上給予相應扶持,推動我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持續健康發展。